×

*本节注释中的经文以加粗字体来标注。

出埃及记 37:1-9 解释

Verses covered in this passage:

  • 出埃及记 37:1
  • 出埃及记 37:2
  • 出埃及记 37:3
  • 出埃及记 37:4
  • 出埃及记 37:5
  • 出埃及记 37:6
  • 出埃及记 37:7
  • 出埃及记 37:8
  • 出埃及记 37:9

所要建造的是约柜、抬约柜需要的物品、施恩座和基路伯。建造这些物品的具体细节记载在出埃及记 25:10-22。

帐幕的建造已经完成 (出埃及记 35 章)。现在,要建造的是放置在帐幕内的家具和其它物品。首先,巧匠的领袖比撒列用皂荚木做柜。帐幕内物品的建造从最神圣的约柜开始是合宜之举。它的尺寸是:长二肘半,宽一肘半,高一肘半。一肘大约 18 英寸 (或 45.2 厘米),所以约柜大约长 45 英寸(3.75 英尺或 1.1 米),宽 23 英寸(2.25 英尺或 0.68 米),高 23 英寸(2.25 英尺或 0.68 米)。因为它很神圣,所以以撒列将其里外包上精金,四围镶上金牙边

3-5 节描述了用于抬约柜之物品的制造过程。它们的构成是四个金环,安在柜的四脚上:这边两环,那边两环。这些环用于穿抬柜的杠,这样祭司们就可以在以色列重新换地方时运输约柜。除了环以外,也要用皂荚木做两根杠,用金包裹。建好之后,要把杠穿在柜旁的环内,以便抬柜。这就使祭司们具有抬约柜进入应许之地的有效方法。

然后,用精金做施恩座 (6 节)。这施恩座是要放在神说要 “与你相会” 和 “和你说话” 的地方 (出埃及记 25:22)。这将是大祭司每年洒公牛血为以色列赎罪的地方,正如在利未记 16 章所指示的一样。这施恩座是用精金做长二肘半,宽一肘半,就是说它是三又四分之三英尺 (1.14 米) 长,二又四分之一英尺 (0.68 米)宽。因此,这施恩座遮盖了约柜的整个顶部,因为约柜也是长二肘半,宽一肘半。这施恩座用精金做的,而非木制用金包裹。这就说明了施恩座在以色列敬拜中所具有的极高价值和重要性。

造了约柜之后,以撒列用金子锤出两个基路伯来 (7 节)。正如出埃及记 36:8 的注释所述,这基路伯 (是复数) 似乎是神派来执行祂命令的一类天使。基路伯守护伊甸园的入口 (创世记 3:24);基路伯也参与了耶和华同在之荣耀离开圣殿的过程 (以西结书 10 章)。与施恩座一样,它们是用金子做的,而非用金子包裹在木头上。

装饰约柜的基路伯,其制作过程如下:

  • 它们是锤出来的。这可能意味着金子被锤成两个基路伯的样子。
  • 它们是安在施恩座的两头,这头做一个基路伯,那头做一个基路伯
  • 此外,他将二基路伯接连一块,在施恩座的两头。这可能意味着施恩座和基路伯是一体的锤制作品。
  • 它们的放置方式如下:二基路伯高张翅膀,遮掩施恩座;基路伯是脸对脸
  • 最后,基路伯是朝着施恩座

总而言之,约柜是帐幕中最圣洁、最重要的物品。耶和华的同在降在其上,而且写有十诫的两块法版也放在其中。它被放在至圣所内,用幔子将其与帐幕的其它地方 (圣所) 隔开。

在新约中,这约柜也被称为 “约柜”。希伯来书 9:4 提及说,约柜和摩西所造帐幕的其它方面都是天堂实体的复制影子 (希伯来书 9:23)。在启示录 11:19 中,当第七号吹响时,这 “约柜” 出现在天堂的景象中。

出埃及记 37:1-9 比撒列用皂荚木做柜,长二肘半,宽一肘半,高一肘半。2里外包上精金,四围镶上金牙边,3又铸四个金环,安在柜的四脚上:这边两环,那边两环。4用皂荚木做两根杠,用金包裹。5把杠穿在柜旁的环内,以便抬柜。6用精金做施恩座,长二肘半,宽一肘半。7用金子锤出两个基路伯来,安在施恩座的两头,8这头做一个基路伯,那头做一个基路伯,二基路伯接连一块,在施恩座的两头。9二基路伯高张翅膀,遮掩施恩座;基路伯是脸对脸,朝着施恩座。




查看其它解经注释:

  • 罗马书 2:28-29 解释

    仅仅因为一个人表面上看起来是在跟随神,就是透过割礼和其它外在行为跟随神,并不意味着他或她就是在跟随神,追求公义的生活。......
  • 利未记 23:33-44  解释

    神宣告住棚节为祂的节期之一。......
  • 马太福音 1:11 解释

    在马太福音 1:11 中,马太继续耶稣的家谱,从大卫开始,一直延续到所罗门至耶哥尼雅的王位继承,耶哥尼雅的统治以巴比伦的掳掠告终。马太正在建立耶稣作为 “犹太王” 的凭据。他包括了耶稣宗系中从大卫王权到被掳期间有名的君王,但他并没有提到这一时期的每一位犹大君王。......
  • 出埃及记 3:1-6 解释

    当摩西在何烈山附近牧养叶忒罗羊群的时候,神以燃烧却未烧毁的荆棘向他显现。......
  • 传道书 4:13-16 解释

    当明智的领导取代愚昧之人时,人们就会充满渴望和欣赏。但是,很快就将已改善的境遇当作理所当然,并期待有进一步的改善。......